• 首页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公司简介
      Company Profile

      企业资质
      Enterprise Certification

    • 核心架构
      Organization

      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History

    • 荣誉奖项
      Honorary & Award

      合作伙伴
      Partners

    • 未来展望
      Prospects

      核心价值
      Values

  • 业务范围

    The Scope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一体化装饰 设计与施工
      Integrated Decoration

    • 建筑智能化 设计与施工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 幕墙全过程 设计与施工
      Facade System

    • 市政城市更新 设计与施工
      Municipal Renewal

    • 装配式标准化 设计与施工
      Assembly Standardization

    • 展览展示策划 设计与施工
      Exhibition Strategy

    • 医疗康养工程 设计与施工
      Medical Space

  • 工程案例

    The Cases.

    • 幕墙体系
      Facade System

    • 办公场所
      Office Space

    • 文旅酒店
      Culture & Hotel

    • 文体场馆
      Education&Gym

    • 博览场馆
      Expo &Memorial

    • 交通枢纽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 医疗健康
      Medical & Health

    • 住宅精装
      Residential

    • 商业综合体
      Commercial Mix-use

    • 智能化与机电
      Intelligence & Electrical

  • 华西设计

    HSD.

    • 简要概况
      Brief overview

    • 设计荣誉
      Design Honors

    • 项目案例
      Project Cases

  • 新闻中心

    News.

    • 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 行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 加入我们

    Join Us.

    • 校园招聘
      Campus Recruit

    • 社会招聘
      Social Recruit

新基建赋能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第一次被中央正式提出。此后中央及相关部委多次就新基建做出重大部署,尤其是2020年以来,新基建作为“两新一重”的内容之一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扩大有效投资,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首要内容做出具体部署。新基建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一、新基建的内涵和特征

新基建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根据新闻媒体早期报道,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对新基建做出了解释。刘艳红等(2020)认为,新基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充电桩6个领域”;广义的新基建还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黄群慧(2020)认为,新基建应该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王德伦(2020)认为,新基建不仅包括对新兴产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对传统基建领域的补短板。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对新基建领域进行了界定,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的内容。本文认同发改委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对建筑业企业深刻影响。

新型基础设施是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而言的,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是理念新,从“铁公机”到“人物工”,这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理念的一次创新和飞跃,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走向人本化、生态化、品质化、智慧化,在抓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形成物化的基础设施,也要形成无形的数字资产,以满足人们对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以及对更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需求。

二是内容新,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以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还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涉及未来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数字化转型,催生产业新生态”。

三是模式新,新型基础设施涉及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加丰富,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交叉融合度更高,传统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的边界发生改变,多元主体投资、全生命周期建造等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式和组织模式。

二、新基建赋能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新基建作为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将通过投资带动增长、技术赋能转型等方式,促进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1.新基建为建筑企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伴随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建筑业发展速度也结束高增长阶段,步入波动下滑期。建筑企业经营的传统公路、铁路、港口航道等基建市场,增量空间越来越小,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建筑市场一度低迷。新基建的提出和发展为建筑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一方面,新基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征,对支持“战疫情”、打造“新经济”,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恢复,稳定建筑业发展基本面;另一方面,新基建直接为建筑市场带来增量空间,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重大市场机遇。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预测,2020年至2025年,我国新基建能带动投资11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0%。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而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看似与建筑业关联性不大,但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其投资额中的建筑工程投资平均占比达到40%左右。以数据中心为例,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正处于爆发期,2020年投资额超2000亿元,投资增速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水平,按照40%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估算,将给建筑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新基建相关投资建设将为建筑企业带来一片新蓝海。

2.新基建促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可为中国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中国1000强的企业里有50%已经把数字化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策略,IDC预测未来有65%的企业都是基于信息和数字的公司。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0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2%,但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想象建筑业数字化未来》的报告显示,建筑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仅优于农业,在全球行业数字化指数排名中居倒数第二位。

建筑业长期以来的高耗能、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变革,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众多建筑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生产、内部管理、价值链等维度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价值创造和发展边界,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基建的大力发展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如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将助力建筑现场实现实时感知、万物互联,推动智能建造迈入新阶段。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等建设,对智慧建造、智慧运营提出重大需求,倒逼建筑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积极推进BIM、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及建造全过程中的应用,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3.新基建推动建筑企业平台化发展

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搭建平台,使得产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减少很多中间的环节,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平台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10]。新基建能够促进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带动“项企一体化”运营,让企业不断积累工程管理的大数据,赋能技术、财务、物资、人力等业务部门,助推企业打造大后台、小前端的平台型经济组织。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加速变革,尤其是新基建风口的来临,将进一步加速企业分化,推动行业竞争格局走向“金字塔”型分布,少数企业将凭借技术、管理、资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进化成超级大平台。其中,数字化技术是重中之重。数字孪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基于工程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智能化工程机械与设备等将推动建筑工程由物理资产向数据资产转变,有效实现工程项目的过程监管。基于BIM的工程大数据平台将项目生产各环节与企业管理各部门的数据汇集一体、实时交互,助力各参与主体基于大数据做出生产管理决策,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营效率。与此同时,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将被颠覆,去中层化成为必然,企业组织形态将走向扁平化、平台化。更进一步来看,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将建造过程标准化、数字化,并通过云服务将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链接起来,统一的数据、标准化的内容将增大企业话语权和主导性,服务生态圈参与者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链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12.

[2]黄群慧.从高质量发展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N].学习时报,2020-03-18(003).

[3]兴业证券.新基建开启新时代——策略联合七大行业深度研究[EB/OL].2020-03-09[2021-03-17].http://fi[1]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0-03-09/doc-iimxyqvz9142836.sht[1]shtml

[4]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J].中国总会计师,2020(4):11.

[5]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3-21.

[6]贾康.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支撑[J].党政研究,2020(4):12-13.

[7]2020年至2025年将带动投资11万亿元,平均增速10%——新基建带来巨大赛道升维增量机会[EB/OL].(2020-09-14)[2021-03-17].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4/content_5543191.htm

[8]曹珊.新基建发展正当时,建企如何应对[N].建筑时报,2020-04-20(001).

[9]王鹏诩.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与两项工作[J].中国勘察设计,2019(9):50.

[10]丁烈云.赋能融合基建助推行业转型[J].中国勘察设计,2020(10):18.

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作者是李新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机器人“上岗”工地,建筑工人会被淘汰吗?:上一篇
  • 下一篇:装修产业链剖析,装配式装修趁势崛起

网站导航

  • 首页
  • 招采平台
  •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工程案例
  • 华西设计
  • 新闻中心
  •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028-83397582

    周一至周五9:00~17:30

  • 地址:

    成都市青羊区广富路218号G区10栋1层1号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版权所有 华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版权声明

 

蜀ICP备13027777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告知删除.